2017年11月11日上午以“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城乡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河北省南和县举行。张正河主任出席研讨会,以“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抓手”为题进行了精彩发言。美丽乡村具有优秀农艺的人文价值 张主任认为美丽乡村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乡村振兴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居住的问题,而是吃饭问题。我国人口密度大,人地压力大,因此产生了精细、高效、可持续的农作方式,这种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基本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和战争动乱,都跟粮食有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几千年一直在为粮食奋斗。 在世界文明史上,文明古国的祖先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综合性的农业技术体系,并通过官方和民间向适宜地区推广传播,在很长时间内很好地解决了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粮食。我国主要体现在物候历法、水利工程、肥土循环、耕作制度、加工炮制、农具改进、选育良种等方面。基于此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了几个特点:一是三才协调和谐规律:即天道、地道、人道的关系;二是趋时避害规律:即“顺时宣气,蕃阜庶物”;三是辨土肥田理念;四是种养三宜的管理思路;五是变废为宝的系统技术。 在过去的39年里,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人口由8亿变成13.5亿,国家GDP从...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3
浏览次数:146
2018年8月6日,崔长彬副主任应邀参加河北沽源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并发言,发言内容如下:一、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简史首先,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简史。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普惠金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额信贷,第二个阶段是微型金融,第三个阶段是普惠金融。小额信贷,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小额”,什么是小额呢?国际比较有共识的标准就是人均GDP的2.5倍,一笔贷款不超过这个额度,就可认定为小额,它因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有所不同,且是动态变化的。二一个是“信”,国内常常把小额贷款和小额信贷不做区分,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差别,“信”指的是信用,即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是纯信用贷款的概念。有些贷款虽然是小额,但需要抵押担保,严格来讲,不能称之为小额信贷。三一个词就是“贷”,就是贷款这一单项金融服务,没有其他金融服务。但即使是贫困人口,对服务的需求也是综合性的,所以小额信贷走向微型金融成为必然。二是微型金融阶段,这里“小额”走向“微型”,延续了小微的特征,而“信贷”走向“金融”则是服务更加综合化了——贫困人口除了贷款需求以外,也有存款、汇款、代收、代付、理财和保险等需求。如果说小额信贷需要一些NGO就能提供服务的话,微型金融则呼唤一个个更加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诞生,其服务对象也从以前的以贫困中低收入人群为主扩展到微小企业。三是普惠金融阶段。普惠金融的理念更加重视金融服务机会要平等...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0
浏览次数:115
9月8-9日,以“有机农业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在历史名城大同市开幕、车河所在地灵丘县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支持,灵丘县人民政府、灵丘车河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有机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媒体记者参加了论坛。大同市市长武宏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大同市坚持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以有机农业引领农业发展的持续发展,强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快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建设,为传统农业注入了鲜活的现代因子。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农大与大同市以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为抓手,以“车河发展模式”为基准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下一步,中国农大还将在四方面助力大同市有机农业发展:一是率先在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上发力,通过品牌建设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二是创新探索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构建全产业链保障助推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三是着力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将产业模式、品牌模式、生产模式打造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将当地的有机农业发展全面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从而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1
浏览次数:140
张正河:科技创新驱动戈壁农业品牌发展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4月19日核心提示:在近日举行的首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指出,发展戈壁农业重在尊重科学规律、勇于科技创新、坚定发展目标,并在保障食物安全的基础上,推进戈壁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张新新)在近日举行的首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指出,发展戈壁农业重在尊重科学规律、勇于科技创新、坚定发展目标,并在保障食物安全的基础上,推进戈壁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中国大宗农产品的主产区不在甘肃,而在13个粮食主产区,目前国家的粮食生产水平已经能解决人民群众吃得饱的问题,但缺的是特色、优质的农产品”,张正河说。他表示,甘肃要生产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内塑品质,鼓励和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创建出甘肃的戈壁特色农业品牌,增加农民收入。甘肃发展阳光农业,是全中国综合条件最好的,甘肃可以利用戈壁扩大种牧草草种种植,戈壁的草产业将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产业,环保且成果多。张正河认为,甘肃发展戈壁农业,要通过内抓品质,外抓品牌、营销,建成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种业基地,并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好的运作方式把甘肃的农产品介绍给全中国、全世界。首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由...
发布时间:
2018
-
11
-
06
浏览次数:67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人民法院肩负着提供司法服务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重要职责。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人民法院工作重要内容,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等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指导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农案件。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以一号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今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通知》,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目的是进一步细化实化各项司法政策举措,指导各级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更好地...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1
浏览次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