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全国报名热线 400-000-0366
规划咨询 Enrollment
Hot News / 专家视点
2018 - 11 - 06
点击次数: 353
张正河:讲好品牌故事,铸造县域特色农业品牌2017-04-12 13:48 来源: 人民论坛网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致辞讲话人民论坛网4月12日山东兰陵讯(记者 王驰)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推进“新四化”,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品牌化是重要抓手。4月12日,由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临沂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自主品牌(兰陵)峰会”在兰陵召开。本文为中国...
2018 - 11 - 06
点击次数: 302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绿富德科技有限公司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色小镇研究组2017年5月2016年以来,国家密集部署了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申报、打造、培育、建设、政策、资金等方面内容;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政策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位于城和乡之间,是城乡之间的纽带,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也反映出小城镇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018 - 11 - 20
点击次数: 278
2018年8月6日,崔长彬副主任应邀参加河北沽源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并发言,发言内容如下:一、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简史首先,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简史。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普惠金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额信贷,第二个阶段是微型金融,第三个阶段是普惠金融。小额信贷,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小额”,什么是小额呢?国际比较有共识的标准就是人均GDP的2.5倍,一笔贷款不超过这个额度,就可认定...
2018 - 12 - 11
点击次数: 333
北京市丰台区早在1993时就已开始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与量化、企业登记备案、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等措施,截止2013年底,经过20年的首轮改革,全区7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6个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中有3个也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监督有力”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初步实现了农民对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
微博 / WeiBo

张正河:中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问题思考

日期: 2018-11-06
浏览次数: 55
分享到:

中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问题思考

On Tech Innovation in China Agri-business

张正河

摘要:在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作者用了三年的时间对各种资料进行剥离统计,认为涉农企业主要包括A类全部(01-05大类)和C类制造业12个大类。截止到2009年,我国约有涉农企业(单位)190万家,这些企业中的典型应该是中国农业高校企业管理研究的对象;在对重点的980家涉农企业的调查基础上,认为少数大规模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好的,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出现明显的层次分化,技术创新成为涉农企业绩效增长的关键要素,涉农企业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型期;进而分析了涉农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最后确定公共财政支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四个重点方向。

作者简介:张正河,男,1964年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涉农企业管理;农村科技创新;区域统筹发展规划。

联系地址:北京海淀清华东路17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邮编:100083

联系电话: 13601312318    电子邮箱zhangzhenghe@cau.edu.cn

 

笔者对涉农企业进行了7次调查和4次培训式交流,企业数近千(980)家,这些企业的子行业分布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农化、种子企业;地区分布是:河南、吉林、山东、宁夏、北京、江苏等。在对基础资料研究的前提下,对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187家进行了问卷调查。作者对全国面上数据和调查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由于时间的跨度较长,一些调查资料可能只有2007年的数据。

与农户相比,涉农企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具有一定组织机构的法人经济单位,对经济利益的冲动,科技创新的能力较强,行业领袖企业不仅能将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而且还能进行自主开发,推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照国家统计局对企业规模的标准,绝大多数涉农企业属于小型和中型企业。

一、涉农企业的分类及状态

(一)分类标准及规模

涉农企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生产经营涉及农业领域的企业。通常有四类涉农企业:一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的农资企业,二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指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四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即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企业。从来源上讲,涉农企业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县乡两级政府所属的商业、销售、粮食、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企业转轨而来,也包括地市以上进入农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第二类是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以及股份合作组织。第三类是大型工商资本包括外资进入农领域。虽然这种形式的企业数量不多,但却是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因此与相对应的农业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具有很多农业部门的特点,同时受到农业产业的影响。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涉农企业下联广大农户,上联国内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延伸农产品销售空间和时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综合功能,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的范围包括产前生产资料企业、农业生产企业、产后加工、贮藏企业,重点放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上,因为这类产业对农民收入的带动面大,效果好。

(二)我国涉农企业外延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涉农企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大类。

A类农、林、牧、渔业的全部(01-05大类)。

C类制造业的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62肥料制造;263农药制造;275兽用药品制造;363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367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等。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统计,截止到2009年,我国约有涉农企业(单位)190万家,这些企业应该是中国农业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管理研究的对象;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93家,省级的5600多家,市级70000家。以农业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61家,以食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53家,以农化机械公司为主营业务的上市36家。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1.1万家。销售收入5.74万亿元,这些企业是中国涉农企业中的领导性企业,是相对较高素质的企业,是中国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管理重点研究的对象;详细情况见表1和图1。

1  2009年涉农企业涉及具体行业的情况

项目

化肥及复肥

农药

种子

农业机械

饲料及兽药

农林牧渔业生产企业(农场、养殖场)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总计

企业数

9100

4000

8000

7100

15500

395000

1500000

1900000

规模企业

2000

2200

3000

1735

5500

4000

98000

116000

资料来源:根据统计资料、行业资料和行业调查资料整理

 

二、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调查分析

(一)调查企业状态

(1)从产出规模上讲,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烟草制品、食品制造行业占很大比重。这四大类的产出占涉农企业产出的1/3左右。(2)从企业数量上讲,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原料的食品制造企业占据主流。按企业产业类别划分,在调查的涉农的980家大型企业中,以种植业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和直接从事种植业的企业约占48.7%,以畜牧业为原料的企业占33.7%,其它类型企业较少。(3)涉农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趋于多元化。在所调查的几个省980家涉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3.2%,股份制企业占33.5%,国有企业占13.1%,中外合资企业占5.1%,外商独资企业占2.8%,集体企业占2.3%。(4)新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提高。调查数据显示,新产品销售额占20%以上的企业有91家,占企业的49%。见下图:

张正河:中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问题思考

图1  企业新产品或新技术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例

新的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评选工作已经开展,总数有望超过千家企业。

从农业部系统的材料看,目前全国共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9万多家,这些企业带动农户8726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5.2%,参与关联经营(交易)的农户比普通农户每户年平均增收1300多元。根据对187家国家重点涉农企业调查,2005年有124家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2009年基本都设立了研发机构或牵头小组,名称各异,如研发部,科研处,实验检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等。

(二)涉农企业开展农业技术创新的状态

通过对涉农企业技术创新系列指标的分析,对现阶段我国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得出如下基本判断。

1.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是好的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自设研发机构比例增加、实力增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是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专门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从国家相关的统计资料分析,大中型涉农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科技研发。

2008年,在被实际调查的980家涉农企业中,有246家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占25.1%,与科研单位、大学联合设置的占18%。(资料来自中国农业企业高峰论坛及科技部农村科技中心课题调研资料)

第二、是研发机构人员增加、结构优化。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涉农企业研发人员占企业总职工人数的比重呈增加趋势,从2003年的2.99%上升到2005年的3.17%,且企业研发人员的增长速度快于企业总人数的增长速度。同时,研发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大专等学历的人员比例分别由2003年的2.39%、6.74%、51.6%上升到了2005年的2.85%、7.51%、52.7%。企业研发机构内部人才结构相对优化。

第三、是创新投入总额增长、强度加大。为了应对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涉农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活动,近两年逐渐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投入水平。

参调的980家涉农企业2003、2004、2005、2006、2007年的企业技术创新经费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1%、1.90%、1.87%、1.9%、1.95%。

第四、是技术创新成果数量可观、水平提高。大型涉农企业运用国家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资金,产生了很好的应用型的创新成果。

第五、是技术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提高。在参调企业中,近一半(48.7%)的企业创新产品或新技术的销售额占到企业总销售额的20%以上,26.7%的企业新产品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10-20%。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纯利润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2.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出现明显的层次分化

调查表明,涉农企业之间已产生了显著的企业层次分化现象,一批以技术创新为增长动力的领先涉农企业已成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化,进一步导致了企业规模、效益、竞争力的层次分化,使强者更强,优者更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大批技术领先的国家级涉农企业脱颖而出,已成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技术创新成为涉农企业绩效增长的关键要素

虽然经历了影响世界较大的金融危机,国家级涉农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显著,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规模等多项指标仍呈快速上升之势。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技术创新要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涉农企业绩效增长的关键要素,研发经费、专利数量、技术人员数量、研发人员数量等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增值创利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4.涉农企业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型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科技经济竞争,我国涉农企业对技术创新愈来愈重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越来越高,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增长和贡献率也越来越显著,促进了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总的演变趋势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点状发展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集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并重发展,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从技术层面看,国家级涉农企业已进入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初创阶段向自主创新的科技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逐步实现由设备更新向产品更新的战略转移。

调查显示,涉农企业已成为其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大型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占94%,政府补助投资经费仅占4%,有61%的涉农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77.5%的涉农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新技术。从技术创新的路径看,有63.4%的涉农企业以新产品自主创新为主,有31.2%的涉农企业以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为主。

从涉农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分析,75.4%的涉农企业以关键技术创新作为突破口,61%的涉农企业以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为重点,56.7%的涉农企业以产品创新为主,54%的涉农企业以工艺创新为主,27.8%的涉农企业表示要重视生产原料的创新。

国际上一般采用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大于3%,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大于10%和创新产品占企业销售收入大于50%作为衡量科技型企业的指标。调研分析表明,国家级涉农企业正在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向准科技型企业转型。参调企业研发投入比例平均为1.87%,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平均为3.2%。   

5.国家科技支持资金对农民收入的传递性

投入研发的资金,经过链条传递至上下游产业,并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给同地区、同行业的企业,带动地区和行业的发展;并最终传递到农民增收的终极目标上。

重要产品的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会大大提高效率;扩大规模,增加农民进厂就业,提高务工收入;建立和扩大基地农户数量,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

综上所述,大型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国涉农企业迅速成长的新的增长点,一大批优秀的涉农企业已成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涉农企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发展方向的战略转型期。

三、涉农企业创新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我国涉农企业有影响的自主品牌较少,除白酒之外基本上没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名牌,肉、果、奶等稍大的企业均被外资瞄准,有的只能为外商做贴牌。

根据所搜集资料和基层调研推测,我国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涉农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1.机制不顺,口号多,实际行动少

农业技术创新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顺,涉农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

2.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整体不足,涉农企业还没有成为国家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我国的农业科研投入基本上是财政资金,但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偏少,占农业GDP的比重偏低。近年来,财政对农业科研的公共投资强度一直处在占农业GDP的0.25%左右,与目前国际平均水平1%相比有较大差距,不仅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在这些公共投入中,像“星火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农业关联企业可以参与的项目或基金只占很小的比重。而且这些项目和基金的大部分也主要是被科研院所及其所属的农业科技企业所拿走,真正第一线的涉农企业收益甚少。

 3.农业科研缺乏市场导向,涉农企业“拿来主义”行为盛行

在农业科研优先领域和重点课题的确定、组织、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导向机制,往往是长官意志”以及管理层技术官员独揽项目的设置与批准权,缺乏公平竞争和决策透明度。从科技成果的鉴定来看,科技成果是否先进、实用与有效的评判标准没有真正源于市场,市场机制对选题立项、研发过程和成果评估的作用相当弱。以致农业科研与生产实际脱节,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转化不畅、创新不够,导致系统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涉农企业普遍经济实力不强,经营理念落后,因此自身的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况且多年来养成了搭便车”与“拿来主义”的习惯,总是希望外部能不断向其提供“免费午餐”,而忽视自身研发力量的培育;有的虽有自身进行研发投入的愿望,但往往由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而缺乏真正实施的热情。

四、加强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

(一)理论上的悖论

一些人认为,作为公共财政,向农业企业投入合不合适?一些学者也对财政投入农业局企业的效率进行过分析,认为效率是低下的。

从我们的调查和理论推导来讲,国家对重要行业龙头企业的关键工序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财政支持,其产生的产业带动效果,进尔传递到农牧民的收入是很明显的,对一个弱质且有发展前途的待业进行扶持,社会效果是很大的,符合公共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重点方向,加快企业科技创新

经过我们对不同环节科技创新的传递效果和带动能力的调查分析,认为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财政支持的效果比较好。

从国内区域角度

1.大城市郊区、东部沿海地区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进城、就业工程

土地适度规模与集约经营工程(精准农业)

农产品安全、加工业发展及布局

国际化的商品型农业体系及品牌建设

观光休闲农业建设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规模型农户(国营农场)商品粮生产经营工程

现代奶业工程

大豆生产及加工工程

仓储、物流运输、米豆品牌树立工程

3.中部大宗农产品产区

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粮食丰产及大宗农产品生产

食品加工(肉、粮、油、菜)

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工程建设

空心村土地整理工程

信息化建设

4.西部特色优质农牧产品

农(果、杂粮)

牧(牛羊及小动物)

药(藏、蒙、热药等)

旅游(少破坏或零污染)

从行业角度

1.农业生产资料及装备行业

重点实施:农业装备(机械、水具、精准信息)制造;新型肥料、生物农药、饲料兽药开发与生产;现代种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饲料产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生物农药产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

2.农业种养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种植业农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棉花、苹果、柑橘、蔬菜生产技术集成。

养殖业企业和大户:规模化畜禽健康养殖的技术进步。

3.产后加工业技术创新

农牧渔产品储运、保鲜配送、加工及综合利用;秸秆还田与深加工中副产物综合利用(包括青饲料、秸秆氨化养畜、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果汁、蔬菜汁、饮料开发或生产及其原料基地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产业重大研发和成果转化工程,食品业重点集中在米面及制品、肉及制品、奶及制品、菜及制品、油及制品、酒、休闲风味品、添加辅助料等。

4.农业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重点实施:生物质产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乡村环保产业重大成果转化工程、农业废料综合利用技术。

产业融合:都市农业、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等。

农业服务(全链)

针对农户,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技术服务,技物结合。

科技创新的供给主体: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少量的农民市民专利供给者。

科技中介活动的尴尬,如何鼓励、培育与规范。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Copyright ©2018 - 202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号楼205室(100083)
电话:18618321630
QQ:190360545
邮箱:jiadameng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