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绿富德科技有限公司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色小镇研究组
2017年5月
2016年以来,国家密集部署了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申报、打造、培育、建设、政策、资金等方面内容;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政策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位于城和乡之间,是城乡之间的纽带,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也反映出小城镇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成“产、城、人、文、景”五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特色小镇是一镇一品,特色,是立命之本,竞争力所在。特色化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方向。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担负责任又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各地(包括大都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踊跃打造特色小镇,文旅地产充满热情,模式、文章层出不穷。为了更健康引导,促进小城镇发展,积极培育北京特色小镇,我们应如何聚焦?如何科学培育和创建特色小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绿富德科技有限公司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色小镇研究组三方组织人员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分类整理,并在些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分析。
张正河教授负责总体设计、编排和分工安排,研究人员与中欧商学院的企业家、华夏幸福的高管、住建部相关的领导专家进行了交流;一些学生实地进行了调查;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2015级国贸、电子商务、工商管理、金融的50位本科生、10位研究生和4位博士生参加了资料收集和调研;杜凯负责资料整理和分类研究,杨顾伟负责文字、图表的处理。
本报告揭示了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并试图回答北京市主管部门关心的主要问题:特色小镇特在何处?怎么发展(历程)?政府作用和市场力量如何发挥和配合?产业如何培育?产业(大学教育、特色工艺、历史文化、休闲、会议、时尚等)如何与当地居民就业幸福发生关系?如何处理论坛体育等短期使用与周年利用矛盾?如何处理小镇与周边城村关系?如何运用PPP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对策建议。
摘 要
本报告对欧洲小镇、北美小镇、亚洲小镇和国内小镇的发展缘由、路径、特色创新点、可能问题进行梳理,得出一些基本观点。
发展中国特色小城镇,促进“产、城、人、文、景”融合,是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力抓手,对探索四化同步之路有重要意义。
概括而言,有发展空间(能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应该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产业有优势。特色小镇应是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的新平台。培育特色小镇要求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科学精准,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同时能够吸纳就业。二是风貌有特色。特色小镇应是融合风貌、文化、历史、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的风貌建设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三是发展有成效。特色小镇应是创新发展的引擎。特色小镇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在短期内快见成效,成为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引擎,同时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能成为条件相似的小城镇发展的范例。四是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镇区对外交通路面情况良好。道路设施及绿化配置完善。公用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给水管网全覆盖,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五是动力有保障。特色小镇应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土。培育特色小镇要选择动力有保障的小城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让小城镇在提升社会投资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六是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有创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符合自身发展规律。
北京去非首都功能,有很多非经济因素,如建设特色小镇承载首都大学外迁任务,研究郊区小镇如何凸显特色,成为中国的伯克利(UC加州大学的一个分校所在的小城镇);北京强化首都功能,也有很多非经济因素,如强化科技服务、文化展示等,科技强区海淀的小镇建设就可围绕中关村、永丰展开,这是全国任何地方所不具备的。
北京市的独特性赋于本研究的挑战性,在科技产业服务对接、土地利用、就业安置、产权改革、农村股份合作制完善方面需要有首创精神,成果对全国三大都市地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