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全国报名热线 400-000-0366
规划咨询 Enrollment
Hot News / 专家视点
2018 - 11 - 06
点击次数: 358
张正河:讲好品牌故事,铸造县域特色农业品牌2017-04-12 13:48 来源: 人民论坛网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致辞讲话人民论坛网4月12日山东兰陵讯(记者 王驰)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推进“新四化”,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品牌化是重要抓手。4月12日,由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临沂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自主品牌(兰陵)峰会”在兰陵召开。本文为中国...
2018 - 11 - 06
点击次数: 303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绿富德科技有限公司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色小镇研究组2017年5月2016年以来,国家密集部署了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申报、打造、培育、建设、政策、资金等方面内容;各地也纷纷出台了政策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位于城和乡之间,是城乡之间的纽带,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也反映出小城镇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018 - 11 - 20
点击次数: 279
2018年8月6日,崔长彬副主任应邀参加河北沽源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并发言,发言内容如下:一、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简史首先,是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简史。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普惠金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额信贷,第二个阶段是微型金融,第三个阶段是普惠金融。小额信贷,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小额”,什么是小额呢?国际比较有共识的标准就是人均GDP的2.5倍,一笔贷款不超过这个额度,就可认定...
2018 - 12 - 11
点击次数: 341
北京市丰台区早在1993时就已开始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与量化、企业登记备案、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等措施,截止2013年底,经过20年的首轮改革,全区7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6个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中有3个也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监督有力”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初步实现了农民对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
微博 / WeiBo

张正河:中国乡城人口迁移

日期: 2018-12-11
浏览次数: 76
分享到:

张正河:中国乡城人口迁移

10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纪念农村改革40周年研讨会”在东区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张正河教授在会上做主题报告。以下为全文实录:

各位老师好!前面都说了钱的问题。我现在讲人的问题。40年农村改革,跟中国农民关系非常密切,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方面,天则需要遵守。什么是天则呢?天则就是规律。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速城镇化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年是40年改革,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这么一个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红手印,“红宝书”“血印”是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非常宝贵的镇馆之宝,这是凤阳县长当时给我拍的照片,就这么一个东西,40年前拉开了中国农村的改革的大幕。怎么拉动的?三个阶段,很多领导做了很多解释,我从农民的角度做三个方面的介绍,农民的贡献非常大。

第一阶段,联产承包责任制,仅仅一个制度变迁,就解决了中国吃不饱饭的问题。1985年,中国出现卖粮难,粮食多到吃不完。这一个阶段是农民造田。

第二阶段,原来每天干活儿还不吃饱,现在干半年粮食多的吃不完。因为没有粮票,又不让到城市,于是勤劳的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开办了乡镇企业。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到1995年的时候,乡镇企业在整个中国工业有半壁江山,占51%。所以全世界惊异,工业化可以这样搞?理论上讲,工业化应该集中,必须集中,必须聚集。中国搞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分散式的工业成功了!后来证明这种工业模式对环境的危害很大。这一个阶段是农民造厂。

第三阶段,刚才几位专家讲到,到1993年,中国很多地方取消了粮票。农民开始想,不需要粮票可以在城镇生活了,为什么还在家门口干呢?。因此从这一年开始,每年走出农村进城的人数从每年100万,200万,500万,1000万,到1500万。平均起来,每年1000万的净流出量。那么这30年时间乘以1千万约3个亿。刚才柯(炳生)老师讲2.8个亿,这个数据是吻合的。这一个阶段是农民造城。所以如果说中国这40年发生什么变化了?最大的社会变迁就是这么一个事件,就是由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社会转变为城镇人口为主的社会。

咱们农业领域同志经常说,没有粮食,你什么都做不成。所以没有富足的粮食,不可能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太清楚不过了!太正确了!但是现在我还要告诉大家,综合部门的同志经常说,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这句话对不对?完全正确。这是一个规则,这是一个规律,这是个天则,不遵守不行。

大家看一看,这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的城镇化率。凡是发达国家都超过了70%,哪怕是在亚洲,有人说,中国和美国不一样!跟日本一样。好,看看日本城镇化率,91%,看看韩国的城镇化有80%,哪个国家没有进行城镇化?所以中国的城镇化,仍然是中国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总规则。好,这是第一句话,天则不可违背,现在还要进行城镇化。

第二方面,在城镇化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宏观的研究。我作为首席主持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我们不仅做最基本的、宏观的数据分析,我们还做了非常非常细致的村庄研究。对有代表性的村庄,一个村、一个家庭、一个人地访调,这个村当年有800人,38年间生生死死,来来走走,现在户籍人口1349人,但村庄留有810人。走了539人。怎么走的呢?我们重点分析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哪年走,去哪,在哪块结婚了,生了孩子,从哪里回来,等等,我们仔细研究。我们用一个很好的方法,设计了圈层分析和序列分析。我们是这样分析的,从全国角度讲,仍然是从乡村到镇到城市的格局,我们用了连续3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那么总体规模是省际迁移规模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做的小图,1990年的时候,全国的城镇迁移不明显,地区之间不明显。从图形可以看出,东北从改革开放这么一段时间,实际是慢慢衰败的。你看这就是迁移人口比较大,红的地方是迁徙人口比例比较大的地方。到2000年的时候,新疆、西藏这个地方流入很多,一是游学生,考学方便。二是西部振兴。你看看流出的,这就是流入的量,有些地方跟考学等社会因素有比较大的关系,有些地方跟经济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再来看全国各个省和省之间的人口迁移关系。往广东这个地方,湖南是最多的。四川是第二多的,广西这就是全中国14个省份大量的往外流动,浙江是大规模的流入省。去浙江的最多的就是安徽的。人口大省河南省走出去的方向很多,当然北京是20多个省净流入地,这就是把全国所有的各个省份跟省份之间进和出,从地理坐标、空间信息上做非常详细的标注。仔细看的话,粗线条就是流出流入多的省际关系。这个数据我觉得非常非常系统庞大,也非常非常有效。1990年不明显,但是到2000年的时候,非常非常粗。到2010年更粗,中国大量的人口往这几个地方去,这是非常清楚的。

上面讲的还是对四、五、六普数据研究。现在村的调研之后,更有意思了。调查了河南省某一县,这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的县。那么对两个村,3000人左右进行仔细的调查,我们一个一个找,退休的一个一个找。找完之后我们把村庄每一个迁移的人口都能够找到来源去脉。之后我们参照金融上的货币研究方法,M1、M2、M3,做一个嫁接,我们把迁移的人口分为四级,分别是:

第一种迁移,就是像我一样,迁出了。整个户口,全部过去,M0。

第二种迁移,户口没有迁过去,但是全家定居那边。现在很多打工的,M1。

第三种迁移,户口没有迁过去,但是一个二个人定居那边,M2。

第四种迁移,没迁户口,也没定居,在外工作6月以上,M3。

我们把这个村庄的M0、M1、M2、M3仔细分析之后,这个结果出来了。这个图,有这么几种。一开始就是兼业化、非农化、变成城镇化、准城镇化,最后市民化。那么有好几个问题,户籍的变化问题,这是家庭人口的状态,这是一个一个跑过去的状态,所以把整个的过程做了一个分析。这两个村子的调查结果,现在这个农村仍然还有810个人。但是这个村户籍1300多人。

这个村庄每个人在哪个位置上我们都很清楚,走了哪个省我们也很清楚。有些农民从小村直接到北京等大城市,但是大部分的农村迁移到小城镇,再升迁到省城,但是也有退回来的,从市里回到镇里。农村人口迁移有很多反复。

第三方面,农村人口怎么从村庄迁移出去的呢?拿一个事实给我做铺垫,一个优秀的学生“偶然”机会来到中国农大来读研究生,结果这个学生的校友同学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社会关系,人情关系,社会网络。我们把这个社会网络在农民流动过程当中分成六个级别:直系,配偶,堂系,嫡亲和亲人关系,以及地缘关系。它的重要度不一样,总共流出去这么多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他的夫妻俩,兄弟俩,父子俩比较多。到2016年的时候已经达到这个水平。总共流出去539个人,大部分都有相互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架构。新疆去了大概有60多人,就是因为建设兵团,从那个村庄地方招了几个军人,退伍复员之后,就留在那里工作了,之后就有更多的亲戚去,所以说从区域角度来讲,这个A村是581人,B村是539个人流出去农村。在B村流出的人里面,539个人当中,到郑州的,到昌吉的,到其他地方很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的比较分散,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网络关系。

在迁移这件大事上,人情关系,社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我们把非常详细的资料整理之后已经发表出来了,就在CAER杂志上发表,突出我们的观念;但是数据和方法,非常详细的技术,我们已在《农业经济问题》上第三期发表。

最后,我给大家做一点讨论。刚才我讲的是农村人口往外走的过程,但是乡村振兴政策出台后,很多人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农村外出农民工更多回来建设乡村。但是我认为,前面已经表达,城市化是方向,走出去是大方向。现在我国在城镇生活工作的,有户口的,没户口的,定居的,没定居的,加在一块只要超过6个月以上的,我们都认为城镇化,目前只有60%。日本91%,韩国80%多,中国现在城镇化还没有到位,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么一个基本形势。

农民不会回来,原因很简单,收入差别太大,农民(感觉)在家务农很不体面。我认为现在(农民收入)能够达到城市打工收入的43.7%,就体面了。因为走的人越多,农村的收入会提高。因为经营的土地也会增加,所以受教育的年限也会提高,在返乡这些水平比较高的人再回去,再拉升教育年限。所以说总体上讲,我们今后农民收入跟城乡之间收入的比例会拉高,会达到59%。

国际上达到1:1.5,我们中国现在达到1:1.7,我觉得就非常体面。这个时候,两个地方收入(各种因素折算后)等高线一样。我们目前没有达到43%,国际的标准是59%。那么国际上最好的城乡收入差距应该是1:1.5-1:1.7。到这个年代,到这个时候,农村人口单向向城镇化流动的格局就会变化,就会减少。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75%,全国的数据现在没有达到,但是部分省份,部分省市已经接近这些数据。比方说我认为中国比较好的省像浙江、江苏等省市的城乡差别,已经低到了1:1.7。在江浙一带,也许经营一片农场是最奢侈的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全国是1:2.72。甘肃和贵州是1:3点多。所以说这种状态,现在仍然往外走,但是也许未来不是那么回事了。

回家的人都是什么人?失去劳动力回家的,工商业疲软短期回家的,乡村振兴力度比较大,寝具吸引回来的,能人看到商机主动回来,但是我告诉大家,总体上这个比例不会很高,也不应该很高。因为刚才讲的,天则。如果这了乡村振兴的目标,当地省委省政府认为把人弄回去才是乡村振兴,我认为这是祸害。这对中国农村发展,对国家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更多人还得往外走,少数一懂二爱农业的精英搞农业现代化+兼业者搞传统特色农业,搞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繁荣就行了,谢谢!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18 - 11 - 06
主任:谭向勇 北京工商大学 教授 党委书记委员:曾业松 中央党校 教授 巡视员  袁崇法 原国家发改委 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研究员  范迪军 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员 办公厅副主任  李玉恒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 副研究员  陈良彪 农业部农研中心 副主任  张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2018 - 11 - 06
中心专家:姓名       职称职务       研究方向陈红华    副教授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管理案例研究谷征       经济师    企业管理及培训洪如玲    讲师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侯云先    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城镇管理、企业管理与物流鞠荣华    副教授 ...
Copyright ©2018 - 2021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号楼205室(100083)
电话:18618321630
QQ:190360545
邮箱:jiadameng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