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大猛:现代农业的特征及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是县域产业的基础性产业。目前,尽管现代农业的概念被提及多年,不少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都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但时代变化太快,尤其是近几年新技术、新业态层次不穷,政策也紧随其后密集出台,导致很多地方领导开始重新审视什么是现代农业,到底应该怎么发展现代农业。结合笔者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和近些年的实际观察,特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和主要内容提出以下思考。
一、政策文件中的“现代农业”
我们主要从政策角度来率先审视一下什么是现代农业。
(一)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现代农业”
自然而然先从近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查阅。纵观连续14年的一号文件,有两年文件名直接使用了“现代农业”一词(2007年和2013年),有3年虽然没直接使用“现代农业”一词,但使用了“农业现代化”(2014、2015、2016年连续3年)。
1.2007年的一号文件指出要:1)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3)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4)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5)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6)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从而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2013年的一号文件没有像2007年那样给出比较系统的阐述现代农业,但从内容上仍旧给出了现代农业包含的主要内容,并重点提出了以下几点: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提出了其他诸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等内容。
3.2014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重点提出了以下几点:1)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2)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3)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4)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5)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4.2015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并首次提出现代农业的16字方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并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并具体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强农业生态治理、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提出了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提出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内容。
5.2016年的一号文件阐述了如何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提出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首次提出要“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2016年的一号文件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内容:1)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3)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4)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5)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我们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在中央文件中频繁出现,从文件的表述中可以发现,中央关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国家正在更加系统化的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也可以说现代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已在国家层面逐步形成。
(二)相关文件中的“现代农业”
1.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角度进行了规划。
2.《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提出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并提出四个“坚持”:1)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坚守耕地红线,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2)坚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全面推进节本降耗、提质增效。 3)坚持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促进资源永续利用。4)坚持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依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活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着重从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二、现代农业的特征
通过系统整理中央文件、政策和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及学者的表述,现代农业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适度规模化。传统农业的最大弊端在于规模小而分散,市场化程度低,无法适应现代经济运作模式。汪洋副总理指出,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标志。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业提出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因此,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2.农业多功能化。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更突出多元化,即在重视农业生产农产品功能同时,更重视其各种社会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心理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建立多功能农业将成为县域现代农业提升竞争力的奋斗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越来越体现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复合化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化发展态势。首先,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保证国民营养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其次,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的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国家已经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多功能农业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化。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新时期我国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亮点和突破口,是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切实做到安全优质农产品产出来的关键措施,是品牌农业之基。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举措。农业标准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标准化基地建设。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标志,品牌强则农业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品牌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有利于提升农业效益;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和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共同构建起了现代农业通向市场的“出口”。
4.农业信息化与市场化。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当前,农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正在向以互联网为媒介,将网络科技深度融于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农产品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的时代迈进。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农情监测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使世界农业加快转型升级。世界各国纷纷启动和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形成了一批良好的产业化应用模式。利用卫星、电子农情监测等技术对土地、气候、苗情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其结果进入信息融合与决策系统;物联网技术已成为生产管理、辅助决策、精准控制、智能实施的关键技术;互联网技术广泛用于农产品电商、运输环境调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多个方面。
农业信息化,尤其是“互联网+现代农业”,为农业市场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载体,为现代农业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现代农业是市场导向型农业,单纯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不是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缺少市场反应机制和产品渠道的农业仍然无法避免“谷贱伤农”的现象发生。
5.发展可持续化。现代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高效型的可持续农业。坚持产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环境并重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掘传统农业精华,更要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既要充分依靠和利用自然力,尽可能地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又要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
因此综上,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满足人们多元消费需求,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三、现代农业的内涵
从以上相关层面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农业内涵比较丰富,国家的政策也在逐步完善现代农业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分条的方法进行总结:
1.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包括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营体系、现代支持保护体系和现代发展理念体系五大体系。现代发展理念在2007的一号文件中提到过,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虽没直接说,但直接用了“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表述,本人也认为现代发展理念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之一。
2.现代农业内涵包括核心层和支撑层。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人民对农业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温饱吃饭那么简单,还在不断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农业与农村、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要区分现代农业的核心层(解决发展问题)、支撑层(解决发展中支撑保障问题)和联动层(解决与农村发展的融合等),否则就不能因地制宜理解区域农业特征,在具体制定本地现代农业发展计划时就容易导致进入误区,本末倒置。具体来说,现代农业的核心层主要指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包括主导产业、接二连三产业等;支撑层主要包括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持保护体系;联动层主要指现代农业发展要与农村改革发展和区域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融合发展,体系“大农业”和“农业复合系统”的概念。
四、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1.现代农业的五大组成体系。具体包括现代发展理念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生产体系、现代经营体系、现代支持保护体系五大体系。
(1)现代理念体系: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预留农业通向市场的“出口”,用现代经营理念,做好农业与市场的对接。
(2)产业体系:主要包括稳定粮食基本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农产品流通业等。
(3)生产体系:主要包括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含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提供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
(4)经营体系:主要包括发展多模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支持保护体系: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服务、农业政策支持、保障农业投入等。
2.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抓手。现代农业的抓手包括生产、经营和市场等三大方面的组织载体和模式。
(1)生产组织载体和组织模式。传统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主要依托农户自主经营,因此,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属于分散型的发展。现代农业追求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主要的组织模式包括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型、加工型、综合型等)、农业公园、农业庄园、农业工厂、产业化基地等。从空间上看,山区农业特有的空间组织模式——沟域经济,也是农业生产的组织模式。农业项目基本都可以在上述农业生产组织载体中布局和发展。
(2)经营组织载体和组织模式。目前现代农业呈现出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工商资本等都可以是农业的经营组织载体。经营组织模式的核心是构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各主体之间利益均衡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农民在其中获得稳定的增收渠道,否则,现代农业发展就失去了本质。
(3)市场组织载体和组织模式。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电商正在成为改变农业发展格局的重大事件,在此基础上,加快布局农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冷链布局也将影响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