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促进城乡融合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苏保忠、贾大猛《人民论坛》,2024年第18期【摘要】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县域经济是把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贯通起来的特殊区域经济形态,发展县域经济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县域经济具有地域性、综合性、乡村性、特色性的基本特征,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发展特色的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目前还存在县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县域发展要素流动不畅、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区域联动较难等问题和挑战。可以通过促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域产业发展、县域消费升级等措施加快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城乡融合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县域经济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①截至2023年底,我国县域面积接近国土...
发布时间:
2024
-
10
-
30
浏览次数:10
6375041094268441821455863.pdf发表于《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9月第4期以城乡要素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贾大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正河 摘 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口、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城乡要素发展入手,分析了城乡要素流动态势、研究了新时代城乡要素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城乡要素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期望通过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乡要素 城乡融合【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确定了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达到60.6%,更多的农业人口走向城镇就业置业安家,...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3
浏览次数:126
转自: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软科学》2019年第2期发表了张正河教授及其博士生杜凯的论文《中国工农城乡发展:滞后与同步推进》。 新中国成立69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的变迁。文中运用不平衡理论对产业和区域发展滞后进行了讨论,并从工农相互作用的角度把中国工农城乡发展率先与跟进关系的演变7个阶段进行了定性分析,进而运用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工农城乡关系进行定量判断,最后提出了不同区域优化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措施。 张正河教授的这篇论文,对中国的工农城乡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中国软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的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经济管理学院规定的A类期刊。该期刊致力于推进决策科学化,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政策、重大理论动向、国内外软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据悉,张正河教授在上个世纪末即开始这一课题的研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倾注了大量心血。张正河教授自工作以来,主持包括国家重大、重点等省部以上科研课题40多项,获省部以上科技进步、社会成果等奖励20多项;发表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瞭望、财经研究、经济学家、中国软科学、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国际贸易、技术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农村金融研究、调研世界...
发布时间:
2019
-
04
-
24
浏览次数:156
在促进城乡融合中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苏保忠 贾大猛《人民论坛》,2024年第18期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县域经济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已成为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①截至2023年底,我国县域面积接近国土面积的90%,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5%,县域经济体量达到全国GDP的38.1%,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结果和重要支撑。②作为城乡工农产业的连接点,县域经济是把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贯通起来的特殊区域经济形态,与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天然的联系,二者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由县域经济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准确把握新时代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内涵县域经济的特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地域性:县域经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各县域自然环...
发布时间:
2024
-
10
-
30
浏览次数:11
2018年12月5日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本刊课题组[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瑞安市农合联“三位一体”合作经济创新实践的经验和启示,揭示了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方向、创新路径和基本原则,为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发展理出了基本思路,为各地领导谋划推进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关键词]瑞安实践;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270(2018)06―0062―09[ 项目简介 ] 本课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研究”是在中央党校立项的校级课题。 [作者简介] 曾业松,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领导科学》杂志总编辑(主持人、总撰稿); 贾大猛,中国农业大学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执笔人);杨智贤,中国乡镇企业协会秘书长(执笔人)。课题组成员有:刘国生,中华供销集团企管审计部兼资本运营部总经理;向春玲,中共中央 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部社会发展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教授;胡正武,浙江省温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周晓华,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志酬,瑞安市农合联理事长、供销合作社主任等。浙江省瑞安市2006年率先成立农村合作协会,成为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先行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实地调研肯定“瑞安实践”,并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的构想。为落实...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1
浏览次数:117
《县域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序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更加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农业农村是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是调节劳动力就业波动的“蓄水池”,是扩大消费新的增长点。只有持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发展稳粮增收好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才能为适应新常态稳定市场信心、扩大回旋空间、增强应对底气。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可归纳为:成事不足(有限),败事有余(无限)。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高效化,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形式是规模化,方向是集约化,路径是产业化。首先,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农民的耕地如何有效公平规范地流转,为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工具运用提供了条件,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不过,机械化是有条件的,平原地区很有效,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其次,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产品产量、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贡献率的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为农业进步插上翅膀。第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
发布时间:
2018
-
11
-
06
浏览次数:66
2015年02月16日15:05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在我国,县级行政单位有县级市、市辖区、县及自治县、旗等。县城指行政区划体系中级别为县的城镇,主要指县政府所在地,即城关镇区。尽管我国县城数量多、基数大,是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然而近年来,我国县城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县城具备一般城镇发展的基础,但大多数县城经济不发达、缺乏活力,在集聚人气方面缺乏吸引力,导致多数县城规模过小,资源使用方面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有研究指出,阻碍我国县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规模偏小、密度偏低,人口压力和负担较小,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程度不够。因此,促进未来我国县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扩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密度,从而促进包括县级市在内的中小城市经济效率的提高(刘云中:《县(市)区划调整与县级城市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3)。 县城在经济社会体系中的重要性 古语说:“郡县治,天下安。 ”从全国范围讲,县城是我国行政级别中的微观层级,是城市的基本细胞;从国家城镇体系讲,县城是基本的层次,是功能完备的单元,也是行政级别中最稳定的一节;从县域范围内讲,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经济发展的龙头,更是重要的增长极。所以,县城在我国经济社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县城是国家行政体系的基本细胞。县制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悠久...
发布时间:
2018
-
11
-
06
浏览次数:119
张正河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9月5日主要内容提纲一、大环境、大问题、大理念1、改革40年前起源于农村的改革,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人口由8亿变成13.5亿;国家GDP2000亿美元变成12万亿,由美国的1-2/100发展到65/100;工业门类最齐备;城市化率由17%变成59%;信息化应用水平世界第一2、农业怎么办?(1)国际风险。入世以来农产品净进口直线上升态势明显,2017年中国粮豆进口超过了11000(8000/2015年)万吨,超过粮豆总产量的17%,远远超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定的5%目标,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频频爆发的国内农产品难卖事件。(2)谁来种地。“抽水机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主体老弱化现象严重,农业劳动力的年龄和素质结构问题日显。我国农业生产表现为“村庄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弃农撂荒问题日趋严峻,“谁来种地”正在演化为社会问题,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不足问题逐步显现。(3)怎么种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小农户生产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趋加剧。如何处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进城、宅基地整理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土地资源配置的土地制度改革,经营主体的城乡流动机制建设等。(4)利益低下。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等矛盾非常突出,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18
-
11
-
06
浏览次数:67